1994年4月20日,通过美国Sprint公司的一条64K国际专线,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完成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IP 连接。从此中国正式被国际上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这一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李晓东被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录取。尽管当时他心心念念自己向往的金融专业,没想到20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工作在中国互联网的第一线,而且颇具成就——现任澳门赌场研究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执行主任的李晓东,曾经荣获“中国软件行业杰出青年”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2014年3月11日,38岁的他当选为由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本年度“全球青年领袖”。
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一向低调的李晓东首先强调的就是“这只是一项荣誉”。据了解,2014年“全球青年领袖”是从4000多名候选人中评选而出,共有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人入选。作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组织的重要奖项,其评选标准包括候选人过往的职业成就和社会贡献等,候选人年龄要在40岁以下,并且不接受自荐。本年度中国境内入选者一共11人,除了李晓东之外,还有“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等。
未来十年,能为互联网治理方面作一些贡献是李晓东的目标。
学霸传奇
1976年3月,李晓东出生在山东菏泽的一个军人家庭。自小品学兼优的他高考时顺利考取了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从此和计算机这一行当结下不解之缘,一干就是20年。
大学4年,李晓东的生活和别的同学一样,上课上自习去实验室。比较特别的是,他一直在担任学生干部。大四毕业那年,华为公司到山大招聘,帮忙组织的是李晓东。招聘结束后,华为负责人直接问他要不要来华为,工资5000元一个月。
1998年济南市的人均月工资是667元,5000元的月工资在当时算是高工资。除了华为的聘书外,李晓东当时还顺利地考取了公务员,同时又拿到了澳门赌场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如果当年有“学霸”这个称呼的话,李晓东的履历绝对是山大校园里的“学霸传奇”。
李晓东的系主任一直遗憾于自己年轻时没有跟随数学家闵嗣鹤读书,因此积极地鼓励他的学生读研。“他当时都会给考研的学生开动员会的”,李晓东回忆道。李晓东的本科毕业设计做的是一个带有图形界面的文件传输系统,而他的指导老师同样也劝他一定要读研究生。
到澳门赌场面试的时候,李晓东见到了钱华林、阎保平这两位中国互联网的奠基人和传奇人物。
“你上过网吗?”
“没有。”
其实,当时国内有条件能够让学生方便上网的不过澳门赌场、北大、清华三家而已,李晓东的答案也并没让两位老师感到吃惊。凭借优秀的毕业设计、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第一名的考试成绩,他顺利拿到了澳门赌场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而在自己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李晓东最终放弃了华为的高收入,决定在计算机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我要做事情”
2004年,李晓东博士毕业时,导师阎保平告诉他说:“你如果想发财,就出去找工作;如果想做事情,就留在所里工作。”
“我想做事情。”作出这样的选择李晓东几乎没有什么犹豫,“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但是收入只要足够维持生活需要就可以了。成就感最终来源于你做了什么事情。”
其实,李晓东当年毕业时的执意留守,在当时几乎全都想着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们看来也多少有点难以理解。“我想不到一定要出国的理由。国外教育就一定好吗?没有钱不也一样住不了富人区,孩子也就上一般学校。”
在他看来,不管哪个发达国家或者地区,都是一步一步慢慢发展过来的。与其离开故土去到一个没有文化认同感的他乡,不如在自己的土地上脚踏实地地做事情,慢慢看着她变美、变好。
至于为什么现在中国人做事情事事盯着国外看,李晓东直接说了3个字——“不自信”。
“很多事情都可以从老祖宗的东西里找到答案。”他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格物致知”4个大字,旁边就是《礼记·大学》中的相关段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那么火,其实《大学》里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说的不就是所谓的‘以终为始’嘛。”
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李晓东的两位今年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刚刚答辩完。两个人一个去了阿里巴巴,另一个去了EMC公司。“没办法,留不下。”谈到他们没有留在科研机构的原因,李晓东笑言可能自己的想法是“老古董”了,年轻人现在好像更喜欢手点钞票的踏实感。
来之不易的“.中国/中國”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下文简称CNNIC),作为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负责运行和管理国家顶级域名系统。也就是说,凡是要查找中国域名,就一定要经过CNNIC的服务器。不然就像邮递员要投递没有具体地址,只有收件人姓名的信一样,会因不得其门而无法找到。
“2003年,我们的服务器遭遇了一次攻击。当时一家知名门户网站因此无法访问,连他们的负责人都不知道用户要访问自己须先经过CNNIC。”不过,李晓东对此也已经见怪不怪,“就像你不会去关心为什么汽车有4个轮子一样,大多数人不会去关心互联网域名为什么长现在这个样子。”
全球的域名系统就像一棵倒立的大树,国家域名居于树根,也正是顶端的位置。中国在英文中的缩写是cn,“.cn”也因此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在世界根服务器上的顶级域名存在。这对于中文使用者来说并不方便,特别是很多并没有学习过英语的使用者,直接输入中文域名更符合中国网民的使用习惯。
“.中国/中國”入根的申请应运而生,2009年11月16日,CNNIC向ICANN(国际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递交了国际申请。但过程中却因为繁体字“中國”的同时使用遇到了麻烦。
“老外不明白为什么你一个国家要有两种字体,不符合ICANN原来的规则,所以不同意将繁体字加入。”李晓东和同事们因此开始了一场艰苦的互联网主权战争,当时的ICAN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德·贝克斯托姆曾因此收到600余封邮件敦促他解决问题,直接负责此事的高级经理则为此处理了几千封邮件。在这样一波又一波的火力“强攻”下,ICANN董事会为“.中国”简繁体顶级域名入根特别设置了工作组,加快工作进程,甚至对原有的规则作出了特别解释,最终“.中国/中國”同时入根成功。
2010年6月25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38届ICANN年会上,罗德·贝克斯托姆正式宣布了这一决议的时刻,观众席上的李晓东流下了泪水。这是中国人在有着“互联网联合国”之称的ICANN中取得的一场重要胜利。
因在申请入根过程中的亮眼表现,ICANN热情邀请李晓东加入担任副总裁的职务。在一年半的任期里,李晓东的努力让ICANN开始真正理解什么是“亚太地区”——安排ICANN高层密集拜访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太国家的政府、协会、专家、公司等;在新加坡设立了ICANN第三个全球中心;为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ICANN失声的状况,2013年,由CNNIC提供帮助,ICANN在北京挂牌成立了其全球第一个区域合作中心。
2014年6月3日,是CNNIC成立17周年的日子,中国互联网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们齐聚一堂。李晓东和同事们也放弃端午假期,为这次盛会作足准备。他提出的创建中国互联网博物馆的想法也受到了前辈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峥嵘网事、慧联未来”,该线上博物馆将从专业层面上详细记录了中国互联网成立20年以来的历史,为未来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总结规律提供借鉴,博物馆的征集网站名称恰恰是“互联网博物馆.中国”,预计在年内开幕。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这是李晓东对于幸福的定义,成功则是“明天比今天好,想做的事情做到了”。过去的20年里李晓东与互联网共成长,接下来的20年里他将演绎出怎样新的故事,不禁让人拭目以待。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06-13 第9版 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