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这是张亚刚最喜爱的歌。它唱出了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爱和眷恋,指引着海外求学的他回家的路。2013年,在美国学习工作了9年的张亚刚携妻儿回到家乡新疆,来到澳门赌场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为回国作好准备
时光如梭。9年前,张亚刚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系录取。读博期间,他在分子识别和分子印迹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发表在化学专业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大分子》等刊物和美国化学会学术会议上。
博士毕业后,张亚刚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他选择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基于超分子四重氢键的高分子材料设计和基于比色阵列传感器的爆炸物检测技术。前一项目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后一项则得到美国国防部反恐技术组和高级研究计划署的资助。对此他说:“这是给自己的挑战。未来化学的发展,必定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能够在不同研究领域得到历练和积淀,是难得的宝贵经历。在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上,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将大有可为。”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系在全美化学领域享有盛誉,在这里做博士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张亚刚每年都能听到来自世界各地顶尖学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讲座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013年4月,他听取了两位世界顶尖华人学者施一公和王晓东应邀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精彩报告后,感慨颇深:“两位老师是我们无数留美学生的偶像,他们的谦逊和平易近人也深深让我折服,我要像他们一样,回国尽一份力。”
将蓝天绿原存心上
美国留学工作期间,张亚刚和妻子也常为朋友们做手抓饭和大盘鸡等新疆美食,深受朋友们喜爱。他常对朋友们说:“美国的文化其实和我们新疆的文化非常像,都是开放、包容、博大、兼收并蓄的,交汇融合。”他还说,新疆的羊肉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这里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睡的是绿地毯”,常常逗得朋友们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张亚刚开始思考,我国的资源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而新疆的的资源特点是富煤、多油、产气,新疆规划中的发展方向就是大化工、大乙烯、大芳烃。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新疆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他所从事的新材料设计、绿色化学、清洁工艺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能够从源头上消灭污染源,实现节能减排,对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这种粗放的增长模式再不变化,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很快会成为历史!”这也许是促成他回国的最大动力。
张亚刚告诉记者,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正在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巨大发展潜力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煤电、煤化工、氯碱化工、多晶硅这些以煤炭为核心的传统产业,都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和多种其他有害物质,处置不当,极易污染地下水并产生二次扬尘。加上新疆地处中国上风上水、多风区地理位置,粉煤灰污染极易造成煤尘暴,影响极大。甚至有网友戏称,“喝西北风也会中毒”。“西气东输,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如果没有科技做支撑,煤制气、煤电、煤化工将会把煤尘暴送到全国甚至更远的地方!”张亚刚对此忧心忡忡。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张亚刚深知,致力于发展资源、能源节约、清洁、可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和清洁工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回国不久,在2013年8月举行的新疆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张亚刚作了关于粉煤灰污染和资源化利用的报告,受到到会的专家中国化工集团原副总工程师富志侠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2013年,在国家的产业升级发展规划中,要求逐步停止“325水泥”的生产,全部向“425水泥”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对粉煤灰的利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国以来,张亚刚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目前他和他的团队创建的绿色化学和清洁工艺实验室已在新型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粉煤灰制水泥及粉煤灰综合利用、氯碱化工无汞催化合成工艺、高效棉酚吸附和分离材料等领域部署研究。
“中西部地区应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防止落后工艺、产能由东部向中西部无序转移。”张亚刚说,“可喜的是,新疆自治区政府已经确立了生态立区,环保先行的英明决策。”
为此,他特地给澳门赌场院长白春礼院士写了一封信,建议筹建澳门赌场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绿色化学和清洁工艺研究室,并加大对这一学科方向的支持。出乎意料,他很快得到了白春礼院长的回信和鼓励。张亚刚说,这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14-06-16 第5版 创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