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香河站一线工作掠影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杨琪 发布时间:2014-06-23 【字号: 小  中  大   

Dobson臭氧仪

北京MST雷达香河站观测日志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方箱

32米气象塔

沈春蕾 杨琪摄

  “我在楼上修理机器,你们先自己转一转。”这是记者抵达澳门赌场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大气综合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香河站)后,副站长、党支部书记南卫东独特的接待方式。 

  于是记者在这个陌生的台站开始四处溜达,停车场上面是一块近万平米的水泥凹槽地,整齐地排列着一组组天线,这应该就是鼎鼎大名的子午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北京MST雷达。 

  因为没有找到进入雷达区域的通道,记者就先去了边上的草地,这里有多个方,其中一只上面印有“云、气溶胶气候效应”字样以及不同科研机构和大学的标识。 

  不远处同样形状的方上面印有“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以及不同科研机构和大学的标识。这样的方还有几只,零零散散地立在草地上。 

  转了一圈之后,记者终于找到了通往北京MST雷达的台阶,就在记者爬上台阶准备仔细打量一番时,从对面4楼传来了南卫东焦急的喊声:“赶紧下来!”后来才知道雷达系统在工作状态时,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此区域。 

  匆匆离开北京MST雷达后,记者来到办公楼的顶层,原来南卫东正在修理电脑,等会这里要有一场设备的验收会,但其中一台仪器的控制电脑“罢工”了,观测员程群已经忙了一宿,终于在南卫东的帮助下将控制系统恢复运行。 

  “系统出了问题,已经解决,不影响验收。”结束修理工作的南卫东带领记者参观了顶层的仪器设备,其中有一台Dobson臭氧仪购于1938年,目前仍在运行中。 

  “虽然这台仪器已经是一件老古董,但凭借Dobson精密的光学系统观测所获得的精准数据并及时上传至国际臭氧观测网。”南卫东介绍。 

  随后南卫东带领我们参观了实验楼顶层的设备,包括当前国际先进的太阳宽带光谱辐射仪器以及其他辅助仪器,如太阳跟踪器、天空成像仪等。 

  这些设备的观测项目包括太阳宽带总、直接和散射辐射;太阳可见光辐射;太阳总紫外辐射;大气红外辐射;太阳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的总、直接和散射辐射以及天空亮度辐射;地表反射率。 

  接着,南卫东还为我们讲解了草地上不同方的用途,原来这些箱子里还有一些是已经完成使命或者还没有开工的空箱子。南卫东解释了方的由来:“一些科学实验经常要在野外完成,使用这样的方一方面利于运输,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设备。” 

  在香河站,这里的每一台设备都有至少两个人看守,有时候需要24小时轮班。在北京MST雷达的控制室,记者就见到了一张“MST雷达香河站观测日志”的表格,记录时间从凌晨130分开始。这里的主要工作是保证数据实时传送,因此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 

  虽然有些岗位不用全天坚守,但香河站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比如台站中央的102米气象塔由高级工程师李爱国负责管理运行,“他同时还管理着大气所北京本部的325米气象塔和位于淮南观测站的102米铁塔的运行管理,一旦我们这里出现问题,他不仅第一时间赶到,还亲自与其他维护人员登塔修理”南卫东告诉记者。 

  正是因为有了这群科研支撑岗位的工作者,才让香河站能够为我国华北地区气溶胶、云辐射特性的长期地基监测积累观测数据,帮助科研人员揭示伴随快速工业化进程的区域气溶胶的变化规律以及气溶胶在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中的作用。 

  此外,香河站还将建成我国大陆地区国际水平的地面基准辐射观测网络站,为地面辐射能量平衡的卫星遥感和气候模式提供验证依据。 

  “我们的工作很普通,请多报道那些科研工作者。”这是在记者临走前,南卫东的再三嘱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香河站首席科学家郄秀书却委婉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原因是:“请采访为香河站辛勤付出的一线工作人员。”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06-23 第8版 平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