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光明日报】把盐碱地变成希望田野
——记澳门赌场山东禹城综合试验站站长欧阳竹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赵秋丽 李志臣 发布时间:2014-07-14 【字号: 小  中  大   

    日前,记者来到澳门赌场山东禹城综合试验站的户外试验田。这里空气清新,各种农作物显得愈发生机勃勃。但令人慨叹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却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禹城综合试验站站长欧阳竹,见证、参与了禹城从贫瘠到富饶、从盐碱地到希望田野的整个蜕变。

  1983年,22岁的欧阳竹大学毕业后,来到了禹城,并从此笃定了一生的道路。欧阳竹的同事王吉顺说,禹城地处黄淮海平原的腹地,历史上干旱、渍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的黄星菜,烧的干芦蓬,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白花花。”这是当时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看着眼前这白花花的盐碱地,欧阳竹有些不知所措。“说实话,当时并不是冲着盐碱地来的,也没有确定研究方向。”欧阳竹回忆说。

  既来之,则安之。欧阳竹一边学着适应环境,一边跟着老前辈虚心学习。祖籍江苏的欧阳竹出生在广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南方人爱洗澡,当时住的地方没有自来水,只有简易压水井。水是咸水,不少人喝了之后都拉肚子。用这样的水洗澡洗头,头发也全糊在一块了,总觉得洗不干净。”

  当时正值国家启动以盐碱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很多单位和大科学家都参与了进来。“实际上,这给了我很多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在一个这么大的团队中,接触到来自各个领域的高水平专家,让我获得了充足的养分。”欧阳竹说,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他感觉非常有意思,并开始喜欢上这个领域。从那时起,欧阳竹就把禹城当成自己的家,吃住在农村,一年到头都不回北京。白天在田野里工作,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整理试验数据。除了专业的农业生态观测,拉犁、耕田、扶耧这些当地农民能干的活儿他也全都会!欧阳竹说:“从现在来看,当时我选对了自己的路子,真的挺幸运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根据水土资源生态观测,他提出了一套综合配套技术:多打浅水井,灌淡水,阻隔地下咸水;同时,鼓励农民挖鱼塘、建农田搞立体种养,把地表的盐碱压下去。他所在的禹城市50多万亩盐碱涝洼地,鱼塘亩产超过700公斤,粮食单产超过一吨。在长期艰苦的野外科技工作中,欧阳竹共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先后获得澳门赌场科技进步一等奖、周光召基金农业奖、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欧阳竹的带动下,很多技术在禹城转化并成功利用。禹城综合试验站从澳门赌场微生物研究所引进了“玉米淀粉加工低聚糖”的技术,借助这个项目,禹城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低聚糖、低聚木糖、木糖醇“三大糖”的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的“功能糖城”。

  欧阳竹从1983年大学毕业至今,他已经在禹城试验站工作了31年。31年来,欧阳竹已从一个毛头小伙儿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时间改变了那些人和那片土地,但不能改变的则是欧阳竹和他的同事们坚守禹城站的执着、奉献精神。目前,禹城综合试验站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在禹城结合澳门赌场项目,提出一整套包括:“四节一网”(节水、节能、节药、节肥,农业信息服务网),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技术体系和具体模式,服务于当地农民。现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渤海粮仓”项目已经启动,禹城站的工作人员又承担起黄河三角洲大面积滨海盐碱地的改造。

(原载于《光明日报》2014-07-14 07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