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中)、历军(右)在“曙光一号”20年纪念会上。
2014年新年伊始,“曙光一号”迎来了它的第20个生日。曙光的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型创新企业发展的缩影。
从中关村一角的水磨西街四合院走出,到在中关村软件园与IBM为邻,如今的曙光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被誉为“曙光一号”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认为,曙光代表着“中国速度”的高性能计算发展历程,也印证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20年前,“曙光一号”高性能计算机正式诞生了,它是由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院开发中心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台SMP(对称式多处理机)结构计算机,是我国“863”计划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曙光一号”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设计制造支持多线程机制的对称式紧耦合并行机的世界先进水平,也宣告着高性能计算“玻璃房子”耻辱的结束。就在“曙光一号”诞生3天后,美国解除了10亿次计算机对中国的禁运。自此开始,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开始走向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应用之路。
20年来,“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已经相当于“曙光一号”的400多万倍,曙光公司也在中国乃至全球超级计算领域拿下了无数个殊荣——既有速度赛场的遥遥领先,也有市场竞争中的绝对力量。2004年,“曙光4000A”系统峰值超10.2万亿次,成为中国第一台进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前十的计算机;2008年,“曙光5000A”再次入选TOP500榜单前十位,成为亚洲最快的超级计算机;2010年,“曙光星云”系统峰值每秒3000万亿次,实测峰值达每秒1271万亿次,位列世界第二。另外,曙光公司已经连续5年获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冠军席位,在最新的IDC报告中,曙光公司作为国内唯一 一家继续跻身世界前十强的企业,借助开拓大数据应用领域的硕果,以及云计算市场稳步提升的态势,IDC统计的最新出货量排名已升至全球第六、亚洲第一。
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我国高性能计算产业发展史的缩影。从当初毅然决定自主研发高性能计算机、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到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突破,再到现在的星云等高性能计算机站在世界的顶端,曙光走出的每一步都推动着中国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曙光总裁历军表示:“20年来,曙光始终以‘自主创新服务中国’为发展理念,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工作。尤其在目前全球信息安全局势严峻,‘棱镜门’事件浮出水面的情况下,国有产品成为保护信息安全的利器,曙光等国有科技型企业则成为抵御信息安全威胁,实现高科技设备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曙光依托在超级计算领域积累下来的深厚技术和市场优势,在互联网、金融、电信、生物、气象、石油、科研、电力等多个行业有着大量成功应用。
2009年,曙光公司就开始在全国布局“城市云”战略,为政府、行业用户、百姓用户提供了“端到端”的应用解决方案。2013年初,曙光在业内率先推出的XData大数据一体机与解决方案,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数据管理链条。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回顾“曙光一号”20年将具有非凡的价值与意义,这不仅让我们再次回顾了中国超算之路的奋斗史,更是扛起了一面汇聚应用的旗帜,让计算的力量无比强大。
曙光大事记
1993年▲▲“曙光一号”问世,这款产品被李鹏总理写入了199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1996年▲▲公司成立,开始走产业化道路,当年销售额实现2千万。
2000年▲▲实现市场化运作并成功上市,销售额突破1亿。
2003年▲▲曙光第一千套超级计算机交付用户,带动国产高性能应用大发展。
2004年▲▲“曙光4000A”位列世界十大超级计算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首次进入世界前十。
2005年▲▲曙光成立十周年,发布百万亿次HPC研发计划。
2006年▲▲天津产业基地一期落成,连续三年实现近30%的增长。
2007年▲▲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工程奠基。
2008年▲▲“曙光5000A”两百三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再次位列世界十大超级计算机。
2009年▲▲曙光以27%的市场份额获得中国高性能计算TOP100份额第一名。
2010年▲▲“曙光星云”排名世界第二,天津产业基地建成投产。
2011年▲▲曙光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份额第一名。
2012年▲▲曙光北京基地落成;连续三年保持大幅增长;曙光连续四年获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份额第一名。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08-22 第13版 中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