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月做一场科普报告、担任《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能源与环境》分册主编、撰写近百篇科普文章……澳门赌场院士、澳门赌场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被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近日,在上海市科协组织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中,他被推选为上海唯一的“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提名人选。
“我做过10年中学物理老师,能把复杂的科技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所以我愿意多做些科普工作。这也是院士应尽的社会责任。”褚君浩说。
“高端科普”催生863课题
“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技术与物质科学深度融合引发的产业革命。信息技术与能源结合,产生分布式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产生3D打印;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结合,使机器人的应用规模迅速扩大……”最近,在中国科协、市科协等单位举办的科普讲座上,褚君浩的演讲,让公务员、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听得聚精会神,很多人做起了笔记。
褚君浩是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在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国际前沿水平的成果,近年来主要研究太阳能光伏电池和自旋电子学。基于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他把自己的科普内容设定为两方面:“智慧地球”和“低碳地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就关乎这两个领域。
交谈中,记者听褚院士多次说到“高端科普”。在他看来,科普是一项多层次、多形式的工作,高端科普的受众是公务员、科研人员、产业界人士等群体。为公务员做科普很重要,不仅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影响他们的观念和思想方式,从而有利于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比如,给公务员讲一些科学史,能使他们认识到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往往是很艰难的,在政策制定时不可急功近利,对科研失败要宽容。
高端科普的受众,也包括科研人员。十几年前,作为九三学社成员,褚君浩提议创办了“浦江论坛”,邀请多学科专家彼此介绍自己领域的前沿动态。该论坛持续至今。“我自己也在浦江论坛上尝到了甜头。”褚君浩说,在第一届论坛上,他做了红外物理报告,另一位科学家做了生命科学报告,结果他们发现红外物理中的“量子点”可用作生命科学研究的“标识物”,于是联合申请到了一项863计划课题。
教书10年练就科普本领
作为院士,褚君浩的工作日程一直排得很满,但只要有单位邀请做科普报告,他总是来者不拒。“时间挤挤总是有的,比如往返京沪我坐高铁,不坐飞机,因为高铁上有5小时左右完整时间,我可以用它修改科普报告的PPT。”
之所以如此热衷科普,源于他的童年经历和中学教师生涯。褚君浩的父亲是华东师范大学老师。受父亲影响,从小他就喜欢看家里订阅的《科学画报》、《科学大众》杂志和科学家传记。在徐汇中学读书时,他迷上了物理和天文,如饥似渴地看这方面的课外书。高考时,他填报的专业只有一个——物理。
从上海师范学院毕业后,褚君浩在中学做了10年物理老师。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这让他掌握了把复杂难懂的科技原理讲得深入浅出的本领。授课之余,他还喜欢写科普文章,作品曾在《解放日报》、《文汇报》上发表。
1978年,褚君浩考入澳门赌场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读研,师从汤定元院士研究半导体红外物理。然而,他并没有忘记科普事业。就在1978年,他加入了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近年来,作为协会理事长,他和协会成员们共撰写科普文章3.7万余篇,出版科普读物1100多种,组织科普演讲等活动5400多场次……
呼吁传播中国科学家故事
对公务员和产业界人士,褚君浩常讲科技大势;而对于青少年,他喜欢讲一些小故事。如今,很多孩子不再把“长大当科学家”作为梦想,怎么才能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呢?褚君浩觉得要用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孩子,让他们意识到科学探索是幸福的。
“1983年,我在中文杂志《红外研究》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红外探测器材料的文章。几个月后,情报室的老师把我叫过去,说这篇文章的英文版刊登在美国国防部的AD报告上,问我怎么回事?把我吓了一跳……”在为中学生做科普报告时,褚君浩常常会讲这次亲身经历。这个故事以惊恐开始,以喜剧结束。原来,美国科研人员看到论文后,觉得很重要,于是把它翻译成英文,发表在国防部科技报告上。排除“里通外国”的嫌疑后,褚君浩感到挺自豪的——没想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居然得到了美国科学家的重视。
“同学们,科学研究能带给我们莫大的成就感,这是金钱无法买来的。”他也告诉学生,自豪感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他研究的每件材料样品只有一分钱硬币大小,这些样品装在袋子里。几年下来,他用完的样品袋有几百个,塞满了实验桌的抽屉。
“科普工作者应多写一些当代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并通过各种媒介广泛传播,让科学家变得和韩剧里的都教授一样出名。”褚君浩说,“作为院士,我要带头努力,因为这是院士的责任。”
在这位“心系科普的院士”看来,政府部门应加大科普投入力度,引导科研人员将前沿科技成果传播给公众。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褚君浩提交过书面意见,建议在我国重大或重点科技项目中,抽出1%—3%经费用于科普,“有些项目比较高深,我们可以向高中生普及这类项目的成果,激发他们对相关学科的兴趣。有些项目的成果具有普遍关注度,如《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研究》,课题组应与媒体合作,把研究结论告诉公众。”
(原载于《解放日报》 2014-08-24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