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南京专家解密中生代葬甲:啃食恐龙尸体的小虫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田雯 发布时间:2014-09-17 【字号: 小  中  大   

  9月16日凌晨3点,《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澳门赌场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迪颖领导的科学团队,对中国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距今约1.65亿年),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约1.25亿年),晚白垩世早期缅甸琥珀(约0.99亿年)中埋葬甲虫(以下简称“葬甲”)化石的系统演化,以及超微构造的功能形态学的分析,解密了中生代葬甲昆虫的亲代抚育行为,揭示了一些复杂行为特性在这些不起眼的小甲虫身上的演化奥秘。

  一直以来,埋葬甲虫就以其复杂的行为学,如它们的亲代抚育行为、食腐习性及埋葬食物的特性等令科学家们充满着好奇。埋葬甲虫属最奇特的习性是把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尸体埋葬在松软的土壤下做成尸团,并在其上产卵,作为幼虫的长期食物资源,由此得名“埋葬甲虫”。根据黄迪颖及其团队在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中发现的证据,他们发现当时鸟类、哺乳动物已出现明显分异及小型化。因而,白垩纪中期一些葬甲可能已经具备埋葬小型哺乳动物或鸟类尸体的特殊习性。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原始的鸟类尚与恐龙分家不久,相当于一类特殊的带毛恐龙。谁曾想今天小小的葬甲也曾大快朵颐地大啖恐龙肉。

  此外,根据黄迪颖的介绍,本次道虎沟生物群葬甲化石的发现,还将葬甲科的化石记录提前了1亿3千万年。这个时间跨度上的大跨越说明,在今天“臭名昭著”的红头苍蝇所属的丽蝇家族出现前,葬甲已经大量出现在生态系统中。它们“埋葬”着动物们的死尸,将它们作为自己及后代的食粮,这使得这些尸体不至于“烂大街”并成为病菌繁殖的温床。它们是当时重要的清道夫,认真打扫着原始的地球。正是因为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的稳定,所以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葬甲形态构造变化极其微小。如果有一只葬甲不小心穿越回了古代,也许它会发现,除了能吃到恐龙肉以外,生活没有太多变化。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