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日本进一步确立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发展战略的彻底转型,即由一个技术追赶型国家转变为科技领先型国家。而其科技发展战略的演变对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演变
二战结束后,日本为尽快缩短与欧美国家在科技和经济上的差距,走了一条捷径,即越过科学研究这一环节,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入手,结合自主研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日本迅速缩短并消除了与美欧国家的技术差距,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产业结构开始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主要特征是技术更新快、发展周期短、所需科研投入大、产品附加值高等。因此,只有具备了自主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在此背景下,1980年,日本通产省发表了题为《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设想》的报告,提出了“技术立国”战略构想。随后,日本科学技术厅在《科学技术白皮书》中对“技术立国”战略进行了补充、修正,并正式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发展战略。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实现从“科技模仿”向“科技创造”转移,更加注重基础性研究,将研究开发重点从应用技术逐步向基础科学方面转移,不过,它与欧美国家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不同,其重点始终是新技术方面的基础性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化浪潮带动了很多国家经济快速增长,而日本却成了这次浪潮的看客。不仅如此,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期。面对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本国经济的持续低迷,日本全面反思过去引以为荣的引进、消化、吸收、改进的技术发展之路,并逐步认识到,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将决定这个国家在新时代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为此,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新口号,以期实现发展模式的彻底转型,即由一个技术追赶型国家转变为科技领先型国家。
战略转变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和教育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形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的理念、政策、方针必然最先反映到研究生教育上,引导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日本采取了“吸收型”的科技发展战略,使得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在工程技术教育上,研究生教育不仅规模小,而且其培养目标具有浓厚的技术性特点,培养了一批“模仿型”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对处于“赶超型”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来说,基本适应了经济、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型及“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政策的确立对研究生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扩充和加强研究生教育也就成为日本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型,不仅推动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同时也带动了日本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日本文部科学省历年《教育白皮书》公布的数字显示,1980年在籍博士、硕士研究生为53992人,1990年为90238人,2000年则为205318人。日本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几乎每十年翻一番。
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举措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着眼于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主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第一,创新研究生培养体制,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高度统一。1988年,日本大学审议会提出了《关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弹性化》等有关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建议在当时大学研究生院的基本组织体制之外,成立一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机构。这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机构初称之为研究生院大学,它以大学之外的研究机构为基础组建而成,特许有权招收研究生并授予学位。
日本第一所国立研究生院大学——综合研究生院大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到2005年已发展到6所。新成立的综合研究生院大学整合了18个国立学术研究机构,拥有6个学科、22个研究方向,涵盖了从人文学科到自然学科的不同领域。
日本研究生院大学具有以下优势:拥有大学难以比拟的大型研究设施、高水平实验设备及种类齐全的专业研究资料,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由于各研究机构有大量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内重大课题,因此经费充足,研究生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前沿课题的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环境,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运用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频繁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有利于研究生开拓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学生培养实行指导小组制,一名学生一般由一名主导师和2~3名研究人员负责指导。
由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就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因此能将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和研究指导中去,有利于研究生尽快进入学科前沿研究领域,取得最新的科研成果。
第二,改革课程设置,优化培养方式,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因此,日本研究生教育特别强调基础理论学习,在课程设置中,基础学科课时占到60%以上。为了突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日本在研究生教育课程中增设了富有弹性的“选择必修课”,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经历、兴趣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开设多门选择必修课,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在课程设置中,几乎每个学科都开设了前沿进展和研究讨论课,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同时,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综合化的趋势,日本研究生课程设置重视学科交叉和渗透,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学习课程。
第三,以科学研究为牵引,注重课题探索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日本研究生院作为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都很重视“课题探索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题研究大多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特定选题的研究,研究生进入课题较早,在选课、修课之前,科研题目、研究计划已经拟定。选题之后的文献查阅、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等阶段,将为研究生课题研究提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科学研究的过程驱使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向着更加宽广、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需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定论,在这个过程中需应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课题研究的难点、疑点问题还迫使研究生去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或请教教师。这种知识的积累转而又可成为科学研究的支撑和动力。在课题研究牵引下的“学习——科研——学习——科研”发展链中,实现了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