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视点
王正国院士:创新,是科教兴国的灵魂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杨清波 发布时间:2011-03-14 【字号: 小  中  大   

“创新高等教育,推进科技创新,科教兴国战略才能落到实处!”

75岁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一直关注着全国两会。作为开拓我国冲击伤学、创伤弹道学和交通医学研究,引领创伤医学发展,创造了诸多中国和世界“第一”的老一辈科学家,王正国始终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

3月10日,王正国面对《科学时报》记者提问,围绕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畅谈创新对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言语间,饱含对国家的挚爱、对未来的信心,和对创新“突围”的真知灼见。

“三多三少”凸显深层忧虑

王正国认为,国力提升须经济强大,其背后实质是科技支撑;科技发展依靠人才,所以,科教兴国是必由之路。但目前存在的“大学生数量多,质量高的少;科学研究模仿多,创新性成果少;科研论文发表多,重大科技突破少”的现象,着实令人忧虑。

为什么华人在欧美很出色?在国内脱颖而出的少?王正国说,“钱学森之问”一度引起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的强烈关注和深刻反思。关注和反思之后,还必须切实研究解决。

谈到经济、科技、教育三者的关系,在王正国看来,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夯实了基础,加足了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才不会落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才可能建成,经济发展才可能又好又快、可持续。

“科学研究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研究本身就意味着创新。这需要高等教育按照科技发展创新人才模式来培养人才!”王正国说,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科技本应引领经济发展,而其滞后的现状令人担忧。

“把脉号诊”探究根源病因

面对客观存在的“三多三少”,王正国认为:现有体制一方面在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也有束缚创新的环节。他说,束缚,主要表现为管得太多、管得不当。说到“根”上,是“官本位意识”在作怪,是在用行政思维管理科研教育,是没有尊重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规律所致。

王正国十分赞同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培养了一大批思想进步、能力超前、推动社会发展的杰出人才。

王正国说,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做学问的地方,作为学术殿堂,非学术影响不能太多。面对大的科研项目,都要来切块蛋糕,经费分散、精力耗散,对科研干扰很大。不少四五十岁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干得很苦,源于某些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他们得不到足够的经费支持,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去跑项目、争经费,向现行评价、考核与奖励制度妥协,不断开会学习、应对各种检查,有一半时间用于科研就很不错了。干扰让你难以静心,何谈创新?

“官本位导致社会价值评价体系的导向错位,直接表现在对知识分子尊重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以至于不少本来做学问的人一有机会就愿意去当官。”王正国说,学术一旦遭遇功利,创新就会成为泡沫。

“四位一体”应对创新瓶颈

如何打破科技滞后瓶颈、实现创新“突围”?这是王正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教生涯中,创新是始终不变的主题。为此,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项国家级科研成果,6项国际、国内学术成就大奖,为国家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计划”特聘教授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回顾走过的科技创新路,王正国提出需求牵引、体制创新、宽松环境、人才梯队“四位一体”的应对措施。他进一步解释说:

第一,需求牵引就是要把探索重要科学问题与解决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结合起来,面向学术前沿,进行创新性研究。

第二,体制创新的核心是改革“官本位”的管理体制,鼓励学术自由,支持创新探索,允许创新失败;推行去行政化,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营造学术氛围;创新评价体系,以成果价值为导向,培植创新学习研究和人才成长土壤。

第三,宽松环境,就是要让科研人员有自由的空间、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搞科研;赋予他们更多的科研和团队组建权利;尊重知识,改善待遇,解除后顾之忧。

第四,杜绝滥招学生,减轻教师压力,鼓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全面培养学生,鼓励外语教学和与欧美名校联合办学,在多文化碰撞中培养创新人才,形成生生不息的人才梯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