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视点
赵鹏大院士:鼓励青年学生去一线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甘晓 发布时间:2012-03-08 【字号: 小  中  大   

日前,矿产普查勘探学家、地质教育家、澳门赌场院士赵鹏大在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谈到地质调查面临的挑战时认为:“应鼓励青年学生去地质调查第一线工作。”

高质量数据需高素质人才

今年2月,赵鹏大的一条微博引起粉丝热议。

其实,微博的内容极为普通,赵鹏大只是上传了一张表彰地调优秀图幅会议的照片,照片上,受表彰的地质调查人员胸戴红花,手捧奖状。

然而,几名粉丝的留言引起了赵鹏大的注意。“近几年填出来的图你敢用吗?大多是造假!”“严重的地质造假比比皆是,一两个人一年填两幅图,不造行吗?”

赵鹏大意识到,造假也许只是问题的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则在于地勘第一线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技术力量薄弱。

“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会严重影响地质观察、原始编录的质量。”他说。

赵鹏大还看到,目前,在很多地质队,获取第一手地质资料的都是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的练习生。“很可能把花岗岩认作沉积岩,带回来的资料就很可能有问题。”

同时,在找矿难度日益增大的今天,地勘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就更为迫切。赵鹏大指出:“一些出露地表、容易识别的矿床很多都已经被发现了。剩下的矿床要么处于边远地区,要么是埋藏较深的隐伏矿。”

对此,自2010年11月起,地质找矿新机制开始全面推进,更多资金也注入地质行业。尽管如此,赵鹏大仍然认为,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地勘一线工作是实现找矿新突破的关键。

就像学医的不去当大夫

“学地质的不去第一线找矿、地质调查,就好比学农的不去农村干农业,学医的不去医院当大夫!”赵鹏大说。

在拥有丰富地质工作经验的赵鹏大看来,地质调查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实践性工作。对赵鹏大而言,甚至在他患膑骨软化症时,也依然没有放弃一线调研,仍带领学生前往云南个旧锡矿区开展工作。

不仅如此,漫长的地质教育生涯也让他时刻关心青年学生的未来。1952年,赵鹏大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建院事宜。至今,他已先后担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校长长达23年。

许多从中国地质大学高校走出的毕业生今天已成为各类地质工作的骨干,这让赵鹏大感到骄傲。

不过,他也深知,地质人才培养仍然存在问题。几年前,当赵鹏大前去甘肃地调局调研时,当地工作人员告诉他:“已经有七八年没见中国地质大学的毕业生来这里工作了。”

赵鹏大颇为尴尬:“为什么我们大力培养的优秀人才却不去第一线工作?”

他认为,一方面,也许是教学环节出了问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还不完全适应地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需求。”他说,“教学方法还不利于学生独立工作和发展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地质工作的艰难困苦让青年学生望而却步。“国家的经济条件再好,地质工作永远有这个特点。”

需多方面共同努力

对此,赵鹏大表示:“鼓励青年学生去第一线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他认为,首先,除了专业技能外,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是支持一线工作的动力。

而在中国地质大学关于培养“五强人才”的要求中,“爱国心和责任感强”列于“五强”之首,另外“四强”则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实际工作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管理能力。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进行地质调查工作难度很大,不仅生活条件艰苦,有时还有危险性。”他说,“高度的责任感让人克服地质工作的艰难困苦。”

所以,学校的任务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除此之外,赵鹏大还建议,国家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提高第一线工作人员的待遇。“生活成本、成家、子女教育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据了解,地质队员野外工作的时间往往长达半年,在半年中,又常常因为工作地点偏僻与外界隔绝而无法与家人、朋友沟通。“关心他们各方面的需要,才能让他们安心在一线工作。”

另外,基层地质调查队也要为青年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使年轻学生有发挥才干的空间,并给予充分信任和重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