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24日说,核电目前在中国电力中所占比例不足2%,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这个战略必争的领域,保持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十分重要”。
澳门赌场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当天下午在北京举行主题报告会,杜祥琬应邀做《核能与核安全》报告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中国已运行15台核电机组,装机1257万千瓦,几代核电人的卓越努力,使之保持着良好的安全纪录,这既是中国核电发展的基础,也是信心的根据之一。
杜祥琬指出,历史地看,中国核能事业还很年轻,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清醒认识到:中国核能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对长远发展目标和路线图的论证还不够深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尚未协调配套、核能发展的法制建设和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完善。
因此,中国在坚定发展核能的同时,需强化风险意识,努力夯实各方面基础,应该同国民经济发展一样要稳中求进。根据中国工程院核能研究课题组建议,在2015年装机约4000万千瓦规划的基础上,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达到6000-7000万千瓦,在建约3000万千瓦。“中国未来的核能规模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它必须建立在最先进而又可靠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杜祥琬强调,发现和认识核能,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人类既然认识了核能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就不可能把它锁在抽屉里、关在笼子里,必然会努力去开发它、掌握它,使之成为人类的驯服工具,“不驾驭核能才是真正的危险”。
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441座运行的核裂变反应堆,总装机3.75亿千瓦,年发电量占全球电力的15%,30个拥有核电的国家累计已有1.4万堆年的运行经验。“实践证明,裂变核电站是可以做到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