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有的新城成了‘卧城’,职住不均衡的城市布局导致每天一到通勤时间,城区的道路就负荷过重。”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郊区新城镇不但“卧城”居多,而且公共交通建设滞后,这不仅导致私人小汽车数量迅速膨胀,还引发了“潮汐交通”现象。
据了解,从1980年到2011年,全国汽车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22%。
对此,傅志寰认为,我国大城市对小汽车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很多汽车用得“不是地方”。以北京为例,开汽车的出行距离40%左右在5公里以内,而这正是自行车与步行的合理距离。过度使用小汽车已经造成了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现象。
他指出,我国开私家车的人当前并没有支付“全成本”:车购税仅为计税价格的10%,燃油税也不高,在污染方面基本不收费,“而修建道路和停车场却要花所有纳税人的钱”。
傅志寰介绍说,与我国相比,欧洲、新加坡等国对小汽车征收的各种税费要高出很多,同时,在国家城市核心区停车还要收取高额费用,而税费收入则被用来发展公共交通。
“我们必须正视已经出现的问题。不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城市交通与环境就会越来越差。”傅志寰说。
为此,他认为,城市建设布局与交通发展不协调是导致城市交通阻塞的症结之一,应着力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模式,重点发展城铁、公共汽车等公用交通设施。“无论是城铁,还是公交,都应该实现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以方便乘客。”傅志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