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湖泊分为五大湖区,这五大湖区的污染特征和机制都不同,处理对策也应有不同。在科技重大专项的水专项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其划分为八大湖区,并从环境基准的角度提出营养物控制的范围。
污染范围大、污染集中、流域性污染,是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特征。我国湖泊的使用功能不健康,并且没有根据它的区域性生态特征来进行保护或是布局产业。
改善我国水环境,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以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优化发展模式。第二,着力提高管理水平,按照流域功能,制定出分类、分区、分级、分期的环境保护策略。把目标从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把被动式的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的管理。第三,全面提升流域污染控制水平。强调循环经济,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清洁生产;由单向技术研发转向集成技术与综合应用研发;由控制COD总量转向控制氨氮总量以及重金属、EDS等。
对此,全国环境保护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目标,我们希望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转型中,获得环境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现科技与环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希望2020年主要污染物可以得到控制,有毒有害物得到初步控制;2030年能够以水生态健康来评估河流和湖泊。
我国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是总量控制、风险控制和质量控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要构建一个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从技术上实现这一思路。该体系包括五个要素。
第一,对全国重点流域进行分区。在太湖和辽河做了三级功能分区,“十二五”要做到四级功能分区。其他流域在“十二五”期间要做到三级分区,落实到具体的河段上。
第二,成立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推进相关工作。
第三,要严格实行质量管理控制,按照控制单元和控制目标来排放限制。
第四,构建国家重点流域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突发性事件和累计性的污染造成的环境破坏。
水管理基准,落实在控制单元上和质量保护上,已经取得了进展。在对污染源的治理上,要把线性经济变成循环经济,从单项治理到综合调控,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控制,再到循环利用。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