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专家视点
孙宝国院士:添加剂不应成食品安全替罪羊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周熙檀 发布时间:2012-12-18 【字号: 小  中  大   

孙宝国

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这些添加剂都曾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以至于一提起添加剂,消费者就自然而然地将其与不安全画上等号。对此,在日前于京举行的“食品安全与产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食品添加剂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中国食品添加剂正面临严峻考验。”

据了解,被列入卫生部“黑名单”的食品非法添加物有64种,三聚氰胺等均在其中。不过,这些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并非一个概念。

1981年,中国第一次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11年,最新版本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已成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尽管中国食品添加剂监管起步晚,但孙宝国强调,中国食品添加剂是安全可靠的。

“迄今为止,中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因为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孙宝国认为,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风险评估的,只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用都是安全的。

中国在2100多年前发明了卤水豆腐,但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卤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镁就是食品凝固剂;中国人吃了1000多年的油条,但大部分人不知道油条中的明矾、小苏打是膨松剂;中国人知道二氧化碳,但没多少人知道二氧化碳在啤酒中是防腐剂;中国人吃口香糖,但多数人不知道口香糖几乎就是由食品添加剂组成的。

孙宝国说:“中国食品添加剂产业相对落后,目前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仅有2300多种,而全世界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保守地讲,也有1万种。”

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在的食品工业。然而,由于多数中国人把食品安全的责任怪罪到食品添加剂身上,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感导致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公众严重的心理恐慌和思想混乱,老百姓不知道还能吃啥了,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孙宝国认为,对食品添加剂缺乏认识,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排斥和恐惧。

而一些商家抓住这样的心理,进一步误导消费者。比如有餐厅打出口号“无毒有我”,明确表态:“本餐厅出品均不含味精及任何食品添加剂。”

“菜肴、馒头、包子、面条、可乐、苏打水中都有食品添加剂,餐厅提供的食品不可能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孙宝国说,有餐厅号称不使用味精,但使用鸡精,鸡精的主要成分就有味精。除了味精外,还有肌苷酸钠、鸟苷酸钠、鸡肉香精等,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

孙宝国认为,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自律、法律、监管缺一不可。

对于去年某市工商局下发“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将从实名登记、电子化溯源等方面加强监管的做法,孙宝国并不赞同。

“食品添加剂所有的都要实名登记吗?味精、小苏打都是添加剂,难道购买时都要出示身份证,然后实行电子化溯源?这就是不科学的监管。”孙宝国认为,监管要做到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但他很遗憾地发现,至少有两个地级市出台了这一规定。

“只有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才能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孙宝国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