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到底应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须基于现阶段基础条件和既定目标进行探寻。中央系列决策和政策明确了相关要求,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指引,关键是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用一个世纪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两三个世纪的现代化进程,必须创新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调整能源、产业及就业结构,根本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改革政治经济制度,才有可能较好地实现科学发展目标。
二是“创新驱动”核心战略。20多年来,中国经济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研发投入总量、科技论文数量相继跃居世界第二,但近年来出口下滑、产能过剩和消费疲软让原本动力强劲的“三驾马车”逐渐举步维艰,经济发展需要增加新的驱动力;与此同时,我国创新能力依然薄弱,高科技产品中约90%的知识产权由外国企业持有,绝大部分出口一直由三资企业主导。因而,中央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核心战略,有着迫切的内在需求。
三是“四化并举”推进策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先后提了很多年,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服务支撑“四化融合”。新型城镇化要建立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的基础上,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环境科技的保障;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将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为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新型城镇化不仅更新传统基础设施体系,还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延伸,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新空间。
四是“生态文明”基础支撑。近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有毒阴霾天气大范围长时间笼罩,向“绿色增长”转变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中央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区域规划及城乡总体规划中融入科技规划和环境规划内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控制环境污染,促进绿色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五是“体制改革”制度保障。新型城镇化意味着不能走粗放发展的弯路,也不能简单重复“土地、城市经营”和“园区、特区扩容”老路,除了科技产业创新,还涉及发展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无论是发展创新经济,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发展社会事业,缩小城乡差距,还是提升教育科研质量,促进创新创业和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减轻环境压力等都有赖科技的支撑引领,都折射出深层次的体制改革需求。要增加政府决策透明度并接受问责,减轻对土地财政、政策优惠和举债投资的依赖,建立起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和公众参与治理机制。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需求,也改变着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创新活动的管理。如何联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科技发展?除了把握国际趋势和借鉴国际经验之外,还要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中长期战略部署:
——建设先进智能基础设施网络。创新发展有赖良好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及众多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合格劳动者。随着创新竞争从国家层面向地区和城市层面延伸,区域经济、基础设施和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也要从国家层面延伸至区域空间布局和创新网络联系。各国不仅致力于发展智慧电网、智慧城市以及智能交通、物流系统,还重视绿色社区、节能住宅等在地区和城市乃至社区层面展开,目标就是要建设绿色智能的宜居环境。如欧盟通过汇集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技术(ICT)的研发资源,促进新技术在城市之间进行合作开发和示范应用。
——健全民生科技研发应用体系。新型城镇化目的是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当前城乡规划对城镇的建筑设计、废弃物管理、交通运输、水资源、环境、能源及粮食系统作出的选择都会影响到未来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新型城镇化应以改善民生为中心,统筹科技经济功能区划和生活服务功能区划,创造条件吸引并鼓励创新创业者激发创意,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发展水平。
——完善绿色普惠技术开发体系。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新型城镇化则是绿色经济增长的引擎。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发达国家高度关注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重视能源环境技术研发的同时,更重视环境友好的共性技术研发,如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并越来越重视社会公正因素的影响,不仅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也重视包容性发展,寻求发展低成本普惠技术和创造高就业机会产业的可能性。既强调公共空间建设,也关注减小灾害风险和环境脆弱性对穷人的影响。
——引领创新型经济和社会建设。政府对创新的资助应是中长期投资,应重点关注创新基础能力和创新网络建设,除部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需财政支持外,应由企业主导新兴科技研发应用,由创投和风投来主导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如欧盟立足本地工作、生活环境,以研发机构为纽带,建立起以用户为主体,政府、企业广泛参与的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开放创新网络,促进了社会化创新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新型城镇化要重视塑造城市的“创新”功能,使“创新型城市”成为创新、创意和创业的孵化器和创新经济、创业型社会的载体。
(作者系澳门赌场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