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荷兰落幕的第17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中国代表队共获得四项冠军、一项亚军。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中国RoboCup委员会主席陈小平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表明中国在世界机器人版图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机器人进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和系统集成,以期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实现全面赶超。”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高校、研究机构纷纷进入机器人领域,研究水平快速提升。
在本届机器人世界杯上,服务机器人组共有21支参赛队,中国科大“可佳”在包括“室内清洁”、“酒吧服务”和“超市购物”等在内的共9项主体技术测试中获得总分第一。这是历史上第一支美、德、日之外的团队在服务机器人主体测试中排位第一。
在陈小平看来,由于面对小批量、多品种和客户定制等新的生产模式以及中国大批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传统机器人已经难以胜任,在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同时,促进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是我国在机器人领域中赶超国际水平的最佳选择和必经之路。
“但中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落后,要有所突破,还须另辟蹊径,比如找到不依赖传统工业基础的硬件生产路径。”陈小平表示,相比而言,我国机器人软件研发水平与国际差距相对小一些,“可佳”在机器人世界杯上获得主体技术测试总分第一,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但在规模化研发和应用方面,我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陈小平以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为例介绍,在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局的资助下,该公司已在四足机器人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正在动员全国力量做软件。这种软件集成大量技术计划控制机器人在复杂真实环境中完成多种挑战性任务,一旦取得突破,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机器人战略格局。“因此,我国智能机器人要想取得突破,不仅要从硬件上加快突破,还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协同创新和技术集成。”陈小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