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地域文化差异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促进地域文化多样性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大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是扎扎实实地植根于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市面上花式繁多的月饼让人选花了眼。我每年总要买几只宁式月饼尝尝,近年来则习惯于通过电商直接从宁波买,口味更正宗。然而,今年的情况却奇了怪了。首先从某电商打入关键词“宁式月饼”,搜索出来的月饼虽然标“宁式月饼”,但把实物图放大一看,包装上无一不是直标“苏式月饼”。几天前去宁波开会,晚上有空逛了几家商场找宁式月饼,没想到一无所得,看到的只有苏式和广式。
文化多样性走向贫乏的趋势在加剧
宁式月饼、宁波汤团、“贼刮挺硬”的宁波方言,以及甬剧都是宁波的名片,是宁波区别于周边地区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
如同生物多样性维持着生态系统平衡和地球上生命,文化多样性维系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工业时代主要是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话,那么,信息时代则似乎更进一步对文化多样性构成威胁。诚然,早在工业化时代文化多样性就已面临挑战了。因为工业时代所要求的“标准化”,隐含着“模式化”的要求。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文化多样性走向贫乏和单一的趋势在加剧。
“宁式月饼”去哪儿了?经向有关人士请教后,得知“宁式月饼”并未淡出市场,如中华老字号升阳泰每年中秋都会推出特色的“宁式月饼”,今年也不例外。但传统口味的市场萎缩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令人担忧的是,这似乎与月饼国家标准(GB19855-2005)也有关。该国标主要就广式、京式和苏式月饼相关内容作了规定,在“附B(资料性附录)部分地方风味月饼”部分附加了京式、滇式、潮式、晋式、台式甚至冰皮月饼,就是没有宁式月饼,根据标准文本前言部分看来,宁波月饼生产厂商也没有被邀请参加国标的起草。
除了地方糕点这一地域文化多样性重要组成成分外,近二三十年来方言和地方戏曲的多样性指标也处在急剧下行态势中。根据2006年6月在苏州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期间的一个调查,20世纪60年代我国还有360多个地方剧种,到2006年已锐减到267个。河南地方戏曲原有40余种,到了2006年仅有豫剧、曲剧、越调六七个剧种还有演出,其余大都已消亡。
地域文化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息息相关
地域文化差异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促进地域文化多样性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大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是扎扎实实地植根于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
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民族和地域文化,自然界中生态平衡的基础在于物种的丰富多样,民族和地域文化生态同样体现于文化构成要素之间的多样性。任何一种可能的文化,都有自身的长处,同时也会有其缺陷。一种文化要获得生存可能性,必须通过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取长补短,积极地适应环境。就人类文化的整体而言,如果离开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就有可能将一种文化的缺陷放大为整个人类文化在总体上的共同缺陷,从而危及人类文化的持续存在。反之,由多样性文化所构成的城乡地域文化,则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在和谐中融合,在竞争中发展。
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主题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世界的客观存在。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主题。当然,我们在保护过程中仅仅注意到地域文化个别的独特点(例如就事论事地保护宁式月饼),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地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分析认识。只有全面地、完整地认识当地文化要素中的多样性,才能在保护文化中提出全局性的思路。保护多样性文化,还应该注重多样性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以对广大民众起到启示、解惑、提升、导向的作用,培养公众的文化审美能力,使人产生对地域文化的亲近感,动员整个社会一起负起保护责任。
我国政府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中包括2001年9月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了该公约。这些国际文件的条款以及所阐明的思想,得到了我国政府和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认同。在实践中,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关的国内法体系是重要手段,对保护多样性文化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来规范和协调各方面的社会行为。
(作者为上海市十一届政协常委、澳门赌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